如果你计划去菲律宾马尼拉旅游,并在街头看到售卖的pagpag美食,最好别抱有尝试的念头。假如你知道它的来源,可能会让你不敢接近。因为这些所谓的街头美食,实际上来自富人居住区的垃圾桶,经过一些简单的清洗或更糟的情况下,只是用水冲一下就拿出来卖。你可能会问: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?但事实就是如此。即便是到了21世纪,菲律宾的首都依然有很多人依赖这种食物生存,甚至连闻一闻都会让人感到恶心。
这背后反映了菲律宾严重的贫困问题。2024年初的民调数据显示,菲律宾约有1.4%的家庭面临着严重的饥饿问题。为了填饱肚子,贫困阶层的菲律宾人不得不从垃圾桶里捡回食物。菲律宾的社会发展专家Melissa Alipalo曾说,尽管捡剩饭是一种耻辱,但穷人却别无选择。政府常常提醒民众,尤其是家长不要让孩子食用这些垃圾食物,因为它们可能引发疾病,甚至影响儿童的发育。但是,面对肚子里的饥饿,许多人还是选择了吃垃圾。
展开剩余76%在马尼拉的贫民窟,pagpag几乎成了居民的日常食物。以一位单亲妈妈为例,她养育着四个孩子,每天辛苦工作,月收入也只有大约20比索,折合人民币不到3元。如此低的收入,根本无法支撑家庭的基本需求,垃圾食物便成了她唯一的选择。尽管菲律宾的社会福利和发展部多次表示在努力解决饥饿问题,然而,这种现象在马尼拉依然普遍存在。
为了缓解粮食短缺问题,菲律宾不得不大量进口大米。根据统计,截至7月底,菲律宾的米进口量已经达到240万吨,比去年增长了18.8%。尽管如此,国内的米产量却有所下降,2024年菲律宾的大米产量为853万吨,较2023年的903万吨下降了5.5%。对于普通菲律宾人来说,要买到足够便宜的大米依旧是一种奢望。
那么,菲律宾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粮食短缺呢?这个问题值得深思。菲律宾的国土面积大约为30万平方公里,人口接近1.1亿,人口密度与日本相似,然而日本并没有出现像菲律宾一样的饥饿问题。菲律宾位于热带,气候适宜大米的种植,理论上应该是个粮食产量相对稳定的国家。实际上,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,菲律宾的粮食自给能力非常强,甚至还有余力出口大米。但到了80年代,人口激增,农业生产却未能跟上,导致大米供应逐渐出现问题。起初,进口的大米尚能填补这一缺口,但问题逐渐恶化,最终在2008年,菲律宾成为全球最大的稻米进口国。那一年,菲律宾进口的大米达到了200万吨,几乎耗尽了国家的财政收入。
2008年正好碰上全球经济危机,全球粮食价格飙升,菲律宾的粮食市场一度无法满足需求。政府不得不依靠东盟国家的合作,从越南和泰国进口大米,才能确保国内的粮食供应。然而,即便如此,菲律宾的农业状况依旧未能得到根本改善。虽然许多人建议菲律宾大力发展农业,保障粮食自给,但现实情况却很复杂。菲律宾经济以服务业为主,根据2023年7月的统计,服务业贡献了菲律宾GDP的60%。而农业并不是高收益的行业,农民的收入微薄,许多人不愿再从事农业生产。
菲律宾虽然粮食进口多,但也面临着一些国际上的困境。比如,与邻国韩国相比,韩国的粮食自给率低至19.3%。不过,韩国人即便依赖进口粮食,经济发展良好,国民生活质量较高,虽说饮食单一,但至少不会饿死。而菲律宾的问题在于,尽管有粮食进口,但贫困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。
从经济角度来说,菲律宾想要实现粮食安全,必须发展国内经济,提高国民收入。若能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,虽然粮食贵重,至少大家有能力购买。更重要的是,菲律宾应当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,借助中国的市场与技术发展经济。而目前,菲律宾政府因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关系紧张,不仅错失了经济发展的机会,也使得国内的投资环境变得不稳定,陷入恶性循环。
对我们来说,吃饱穿暖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,但在世界上,还有许多国家的人面临着严重的饥饿问题。菲律宾的困境让人痛心,只有通过经济发展的共同努力,才能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。希望未来菲律宾能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,摆脱外部压力,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,走出困境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丰金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